by 戴擁浩 (Adam K. Dedman) and 陳仲豪

Languages:
中文 /// English
圖片:Tomwsulcer/WikiCommons/CC

翻譯:I.M. Chan

如果有人相信中共所謂「致力於和平與合作的『國際夥伴』和『全球大國』」的自我標榜,香港和臺灣的許多學生的經歷則可以向他們展現一些完全不同的故事。經過近六個月的持續抗議活動,警察進入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開始對學生抗議者使用武力。這樣的行為不僅加劇了香港警暴的日益軍事化,而且逼迫學生採取了更為激進的措施,也讓大學校園成為北京掌控「敏感問題」相關言論的前線戰場。

長期以來,對教育部門施加影響一直是中共戰略對外政策目標的一部分。而這一點,從自2004年開始的孔子學院(以下簡稱「孔院」)的全球擴張中得到了充分體現。衆所周知,所謂「三T」 ——台灣(Taiwan),西藏(Tibet)和天安門(Tiananmen)在全球孔院的教職員生中都是諱莫如深的禁忌話題。而最近的一系列事件也讓香港和新疆成爲了列表中的新成員。

然而,在2014年,芝加哥大學開創先例,關閉了其校園內的孔院;在隨後的2017年,美國國家學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亦發布了名爲《外包給中國:在美國高等學府的孔子學院及軟實力》(Outsourced to China: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Soft Power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的報告,呼籲其他大學關閉孔院。而在2019年,美國參議院調查發佈《中國對美國教育體系的影響》(China’s Impact on the US Education System),更讓我們看到美國正對中國借漢語教學之名的意識形態滲透更加警惕。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孔院關閉,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卻日益增加。

在此形勢下,資本主導的美國大學如何處理對中共所謂「敏感問題」的敘述?什麽又是教育工作者應該關心的?去年在兩所美國大學的校園事件或許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參考。去年11月,美國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有學生發現,原本與其他國家的國旗並列在赫斯特大廳(Hirst Lounge)的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即台灣)國旗,突然被移到了香港國旗旁。在此前,中華民國國旗一直與其他國家的國旗,依字母順序並列在所有旗幟中。此外,在羅徹斯特大學的網站上,學校官方先是創造了一個既具創意又令人疑惑的類別「次國家」,並將台灣和香港歸類其下,然在遭受各方抗議後將其改為「特殊自治區和其他地區」(「次國家」一詞在11月20日仍存於其URL鏈接)。後於11月21日,羅徹斯特大學似乎採取的妥協解決方案是將所有國旗分為「聯合國認可的國家」和「其他國家和地區」,並將台灣和香港置於「其他國家和地區」之下。奇怪的是,儘管科索沃(Kosovo)和台灣一樣沒有被聯合國認可,其網站仍將科索沃列在「聯合國認可的國家」之下,這樣的做法不禁令人懷疑背後的動機?

儘管羅徹斯特大學在其網站上標榜「包容精神」,但其以上種種行爲顯示出,學校不僅在國家命名問題上討好中國認可,而且也並不在意這些行爲是否會進一步邊緣化在學校裡的臺灣學生。而格外值得注意的是,學校的這些動作似乎都發生在中國學生對校園中的藏獨和疆獨活動提出異議之後。

雖然中共始終聲稱中華民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卻完全與事實相悖。如果我們忠於現時情況,臺灣已經是一個事實獨立(de facto independent)的民主國家。而其獨立程度也已經符合《國家權利與義務公約》(Convention of Rights and Duties of States)第一條對於國家的定義——作爲一個政治共同體,臺灣擁有自己的領土、固定的人口、有效的政府,及與他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能力;不僅如此,它也擁有自己的軍隊,貨幣及公民護照。截至目前,澳大利亞美國的官方政策只表示承認(英文原文為acknowledge,即承認但不表示認同)中國的現行立場,即包含臺灣在内的「一個中國」,而且表示台灣的國際地位也是「尚未確定的」(而非由中國單方面認定)。換句話説,對於中國的「一個中國」解釋,澳洲和美國政府的態度可概括爲「既不同意,也不支持」。北京對中華民國(台灣)主權的干擾及其阻礙臺灣加入聯合國的行爲(本質上與俄羅斯對科索沃的立場極其相似),並不影響台灣作為一個國家的事實。許多其他美國大學,如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顯然不覺得將所有國家的旗幟並列是個問題,這更讓羅徹斯特大學的舉動顯得格外突兀。

但當我們仔細研究羅徹斯特大學的入學數據,他們的所作所爲其實也不足爲奇。實際上,在2019年秋季學期中,羅徹斯特大學的全體學生中有35%是國際學生;而來自中國的學生則佔了全體學生總數的19%。相比之下,來自台灣的國際學生僅佔學校國際學生總數的1%,而香港學生則僅佔0.3%。對於像羅徹斯特大學這樣的私立大學而言,其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學生的學費。因此,招募有能力支付全額費用的學生(例如來自中國的國際學生)就成為了學校的當務之急。儘管學校的中國學生數量可能只是整個事件中的一個相關因素,但瞭解這一點後,我們有理由推測羅徹斯特大學上週的決定是基於財務和政治考量而做出的。

對於開放社會來説,大學應該是保護思辯自由的堡壘,而不應成爲專制政府向世界傳輸看法的工具;大學也不應允許其自身成為中共宣傳的工具(如紐約大學上海校區最近的爭議)。令人欣慰的是,上周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將一張照片放上了其社群平臺,照片上清晰可見,手舉中華民國國旗和臺灣獨立旗幟的學生和其他手持自己母國國旗的學生站在一起。即使照片上傳後立刻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但西北大學依然拒絕將照片刪除。校方隨後對自己立場做出了解釋:「我們支持並鼓勵校園中的言論表達自由,以及有時由這些言論表達所引發的激辯」(We support and encourage free expression and free speech on campus and sometimes uncomfortable debates that such speech inspires)。

然而,在維護大學言論自由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明白,中國學生並不是鐵板一塊。事實上,他們中也有許多人支持著臺灣和香港為民主自由所作的抗爭,並盼望著自己的母國有一天也能夠實現民主化。但讓人難過的是,這一部分學生在公共辯論中常常因爲恐懼而被噤聲,而近年來,中國政府也逐步開始對海外中國學生實施監視。我們能做的,是支持這樣的中國學生,並將他們與統治他們的政府區分開來。

一如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SUNY-Albany)的劉文(Wen Liu)教授所說:「中國政府正對全球的眾多學術機構施加影響,而許多機構也認可並樂見這種影響——這對我們而言,才是真正的問題。」

Adam K. Dedman (戴擁浩) is a Ph, D candidate in Cultural & Taiwan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nd will be a 2020 Taiwan Fellow (MOFA) at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Sean Jung-Hau Chen (陳仲豪) is a Ph. D stud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No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