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和軒

Languages:
中文
圖片來源:AwOiSoAk KaOsIoWa/WikiCommons
編輯:胡景祥

每次經過台北捷運中正紀念堂站都會想,到底為什麼這站需要那多的裝飾,就好像不讓所有經過的人都知道這站是很特別不行一樣。前一天剛參加了一個白色恐怖的講座,這次心血來潮突然想上去看看。只記得上次去看時還是個小小孩,媽媽常愛跟三姑六婆們分享我那天搭捷運時吵要看《 我的小雞雞》一本她在國家圖書館買給我看的幼童性教育書。 只記得那一次,自由這兩字尚未出現在樓牌上。

圖片:謝和軒

站內有比其他站多的站牌,亮晶晶的展著中正紀念堂這五個字,也沒有像他捷運站的牆上貼滿了廣告,似乎任何有蔣介石名的物品都該完美無瑕。

圖片:謝和軒

就連站牌也要用花紋特別框住。

圖片:謝和軒

搭手扶梯到地面時,突然被違和的傳統中式建築迎接。看到旁邊阿伯在賣叭噗,形成了有趣的現象:台灣當地文化被中式建築框著,似乎暗引著當時蔣介石與國民黨外省政權來台時對本省人的侷限。這圍牆不只保護著黨國時代的遺跡,也繼續壓迫著現在的台灣人

圖片:謝和軒

走到自由廣場時,雖然看著自由那兩字,卻也感覺到其他所有建築物對自由的壓迫感。在遠處有亮金金的蔣介石銅像與防著風吹雨淋的紀念堂。但自由廣場的瓦磚,像2018年的台灣民主一樣,似乎已經破損了許多,不確定是因為喜歡成群步行的中國遊客或是台灣人自己踐踏成的。蔣介石自己,比起本地的台灣遊客,更像那些中國外省人,不是嗎?

圖片:謝和軒

往蔣介石銅像方向走時,突然看到有對韓國遊客對著中正紀念堂像對比薩斜塔一樣用著食指比著。我突然不知道如何對這一現像去分析,這是對大多數台灣人所盲目尊敬的「蔣公」的反抗,還是她們自己盲目跟台灣一樣去崇拜第一代的獨裁者。我沒想太多,他們應該也沒去對這個大銅像的主人多做了解,只是對龐大的建築物做出遊客該做的事而已:擺個姿勢,拍個照,笑笑好開心。

圖片:謝和軒

從廣場走上了像要去覲見朝拜皇帝的階梯。右邊步道在維修的情況下稍微精簡了原本該是兩路分開的設計。往分開兩路的中間看,是有著國民黨黨徽的御路,這在中式建築是只能給皇帝的喔。

“我名叫奧西曼德斯,眾王之王:看看我的功蹟,強人們,誰能與我相提!” -〈奧西曼德斯〉珀西·比希·雪萊 (Percy Bysshe Shelley)。圖片:謝和軒
圖片:謝和軒

看到許多遊客聚集在銅像前用自拍棒拍著自己還有他們大概不太了解的銅像,在那一剎那,獨裁者蔣介石的魅力與對人民的控制似乎還是在現時活著。他們看著銅像,不知有多少人注意到頭上的大太陽黨徽。時是2018年,在民主化的台灣,人民還是自願地在皇帝的天下盲目供奉一個已死的偶像。

在圍起來的銅像前空間,中華民國衛兵正在交接。數名衛兵輪流為已死的獨裁者敬禮,像活著的兵馬俑在為死去的皇帝伺候般。

看到蔣介石的坐姿,我想他應該是坐北朝南,就像中國古代的皇帝一樣。但拿出手機用指南針確認,他卻是坐東面西。等等,那不是「失去」的中國的方向嗎?

林肯紀念堂,華盛頓特區。照片: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

蔣介石的坐姿像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紀念堂的林肯一樣,坐高望向遠方。蔣介石後刻著的「倫理、民主、科學」這三詞中,「民主」這兩字在他的正後方顯得特別諷刺。與美國解放英雄林肯相比,這雙手沾滿了台灣與中國人鮮血的獨裁者哪值得這種禮遇?勇敢解放黑人奴隸並避免美國民主建制分離破碎的英雄,哪能跟在中國親口決定把數十萬人淹死,並在台灣把幾百萬人用軍隊與警察壓制住的獨裁者能比?但其實多去想想,在蔣介石聲稱達到,但從未落實的「民主」,就像林肯聲稱解放黑人但至1964年民權法案未實質上得到的公平民權一樣。

往後方看,這紀念堂幾乎是個廟,把蔣介石視為神,為中華民國的太祖。往兩邊看,國家歌劇與音樂廳是否是供給這位神明在天上看的?我突然起了雞皮疙瘩,去年參加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的青年領導營看的 NYO-USA (National Youth Orchestra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表演這樣不也是在美國政府民主價值的交換培養計畫中,無意地成為了蔣介石的死後朝拜?

NYO-USA 2018年七月表演,國家音樂廳。照片:美國在臺協會

走下階梯,再往自由廣場牌樓走。近看,那牌子從王羲之不同作品收集來的「自」、「由」、「廣」、「場」的四個字,尷尬的被湊合在一起。看了看,幾乎能看到那格格不合的書法反射了當時阿扁政府把「大中至正」草草換下,但從未好好請書法家去重寫的疏忽。這似乎也反射了現時台灣把黨國權威之名表面換下,但實質性還是被蔣介石的國民黨與黨國保守力量的遺產所支配著。在台灣不同派系的爭奪下,中正紀念堂之名被認為是重要的象徵性,在兩邊爭奪下,該是「自由」的廣場似乎比較像是個戰場。

走到旁邊從一個不常看的角度看那四字,看到中華民國國旗,那青天白日長方形角落把自由兩字擋住了。其實,象徵性的名稱在現實下顯得毫無意義:黨徽還是在國旗上,在御路上,在紀念堂天井上,人民來這看的還是蔣介石與黨徽。台灣社會,雖然號稱自由,但實質還是在黨國的陰影下,與民主建制中存活的國民黨陰影下繼續運作。

圖片:謝和軒

美國智庫「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 2017世界自由報告中給了台灣的民主自由制度93分(滿分一百),比許多已開發民主國家,像義大利、法國,連美國本身都還高。但從台灣內部看,包括最近紀念堂轉型方案、貨幣去蔣化等促轉會進度被堵與被保守媒體政治化時,我毫無驚訝。在對外的自由就像在那牌樓一樣,表面民主,實質尚未。

也罷,能寫出這篇文章的現在也算是個福利了。還記得幾天前,在淡水與在黨國時期長大與受教育的阿嬤吃飯時,被叮嚀說:「寫作可以,但是不要去碰228、國民黨、白色恐怖之類的論題」。我好像在反抗政治專權時,也不經意地同時挑戰了台灣家庭與教育的權威性格。

看完了,走下手扶梯往後看,看到了有趣的景象。三部手扶梯,中間的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因「節能減碳」而關閉。我查了Google一下,找到了一部2014年錄的Youtube影片,中間那部電扶梯也是圍起來的

這讓我頓時想到了阿嬤說廟的中間那門是要留著給神明,不能給人們走的格局一樣。這部電扶梯是否留著給我們那位要從地底回來統治中國的獨裁者用的?蔣廟不能拆,是否另有種宗教性的意圖?

No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