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琦欣

Languages:
中文 /// English
圖片:公眾領域
翻譯:William Tsai

中國隨時都能入侵台灣嗎?美聯社前駐台特派員溫逸德(Peter Enav)近日在《台灣守望》發表文章,引起台灣社會廣泛討論,他認為中國最快在 2018 年下半年就能為侵台做好準備,中國近日也再度叫囂將不惜為捍衛領土主權而出兵作戰。但人們對於中國這麼快就能做好準備進攻台灣的說法,其實應保持懷疑。

先不提某些人陰謀論式地指控溫逸德幫著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恐嚇台灣人民這種無稽之談,但溫逸德撰寫這篇文章的脈絡的確讓人難以理解。中國武力犯台的威脅確實一直壟罩台灣,雖然這個威脅也會促進台灣島內的凝聚力,但是這並不切實際,而且還會更加讓台灣形成絕望氣氛,認為台灣隨時會成為中國的囊中之物。即使這絕非事實,但中國實際上就是希望讓國際社會對台海情勢形成這樣的認知,避免外國干涉阻撓中國侵略台灣,他們認為只要全世界都認為台灣守不住,就不會出面干預。相當程度上,這正是危言聳聽的危險之所在,即使是出於最大的善意。

如同宋磊刊登於《自由時報》,隨後由《台北時報》譯成英文的投書中指出的,溫逸德對於中國軍事力量的敘述未必符合事實,中國目前還不具備全面進攻台灣的運載能力。儘管溫逸德很可能也意識到這點,他對中國將在 2018 年對台灣動武的警告,基本預設似乎是台灣軍隊不會抵抗,這個看法大概是基於台灣軍隊目前訓練低落,後備軍力的惡化將導致抗敵兵力不足等問題,而認為台灣終究不會抵抗。溫逸德由此暗示,甚至不需要地面部隊入侵,只要對台灣實施軍事封鎖,就足以瓦解台灣的抗敵意志。

圖片:Jerry Morrison二等士官長/公眾領域

儘管如此,溫逸德的論證卻完全不提中國軍隊若要成功登陸台灣所必須克服的技術挑戰。溫逸德的文章中確實提到一些海陸空三軍協作搶灘登陸的困難,但是中國要攻打台灣,不只是軍種協作上有其難度,實際上規模更將不亞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諾曼地登陸,中國也將在灘頭作戰中付出重大傷亡。無論台灣軍隊的士氣如何低落,台灣軍隊仍具有高度尖端科技的硬體戰力,足以防阻中國入侵,但溫逸德的文章卻不著墨於此,而是大半抽象預設:由於中國大過台灣許多倍,他們目前已經有可能、或者很快就有可能攻打台灣,加上透過中國在台灣代理人國民黨之手實現統一的政治選項已經行不通,轉向武力統一很快就要成為中國的下一步。

由此觀之,這種誤解或許有一部分又要回溯到這個事實上:包括台灣人自己在內的台灣問題專家,有時並非中國問題專家,即使中國既是距離台灣最近的鄰國,又是最大的威脅。中國作為海峽彼岸虎視眈眈的威脅,就只是一個同質單一、專制而駭人的「他者」;而中國大於台灣許多倍,對內高壓統治這一點,則產生了對於中國和台灣實力對比抽象而模糊的認知。比方說,溫逸德推測習近平在今年稍後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全國代表大會(十九大)鞏固權力之後,中國就要動手解決台灣問題。的確,習近平看來必定會在十九大之後變得更強勢,因為中國共產黨內目前無人足以挑戰他的權力。

但這樣的預期卻完全忽視了中國人民本身,少了中國人民的消極支持,中國共產黨既不可能維持統治中國的正當性,也無法讓中國社會維持現狀。隨著經濟成長速度減緩,環境汙染無處不在,政府內部腐敗猖獗,人們不免懷疑中國目前的反腐鬥爭不只意在清除習近平的潛在政敵,也是為了轉移中國人民對共產黨統治缺陷的注意。儘管透過對外干預煽動國族主義可以做為一種利用國族主義轉移國內矛盾的手段,攻打台灣卻會為中國人帶來重大傷亡。首先,中國上一次境外作戰是在 1979 年,而今天的中國在鄧小平時代的改革開放與社會變遷之後,已和 1979 年大不相同。但從中國現今的國內問題看來,共產黨真能在攻打台灣造成大量青年傷亡,以及隨後占領台灣損耗的大量資源和更多可能傷亡之下,有效處理統治正當性危機嗎?

人們只要想想西方各國政府參加反恐戰爭之後,隨著官兵陣亡而面臨的統治正當性危機和公眾憤怒,就會瞭解到中國的情況必定更嚴重幾倍。2017 年八月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美軍入侵伊拉克至今的陣亡人數是 4424 人入侵阿富汗則有 2350 人戰死,從搶灘登陸作戰本身面臨的挑戰看來,中國的傷亡人數還會比這高得多。事實上,1991 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期間,美國推演登陸科威特,由此評估的陣亡人數據說高達一萬人,這還是在美國與伊拉克之間軍事科技嚴重不對稱的狀況下,而台灣與中國軍事科技的差距則接近許多。

至於中國成功入侵並占領台灣之後又會如何?即使台灣人民會不會組織武裝抵抗仍屬未定,恐怖攻擊卻必然會發生(人們應當記住,白色恐怖時期還是發生了對付國民黨的恐怖攻擊,這是台灣絕大部分對於「和平」民主轉型的論述避而不談的)。即使恐怖攻擊終究不足以根本破壞占領的態勢,但仍能打擊占領者士氣,導致占領軍無力持久占領,我們從美國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最終撤軍,或是中國在新疆和西藏維穩困難都能看出這點。有鑑於此,既然新疆、西藏和香港都已落入中國手中,中國真的還需要取得台灣嗎?

圖片:Times ASI/Flickr/公眾領域

最後,就算依照溫逸德預測的台灣軍隊不會進行強烈抵抗,這個中國攻台情節同樣弔詭地將台灣排除在中國征服台灣可能對亞太區域產生的影響之外。溫逸德大概是假定,既然川普總統任內的美國,會不會出手干預中國攻台是未知數,中國出兵的一切阻礙也就全部排除,這個觀點應該是立基於「美國是台灣抵抗中國侵犯唯一保障」的認知上。

可是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從中國目前不穩定的經濟狀況看來,發動武力侵略本身就有動搖中國經濟的可能性,對中國而言太危險。這甚至還沒考慮到台灣實際上是亞太地區的大型區域經濟體之一,若是中國進攻動搖了台灣經濟,也將引發亞太地區的經濟危機。

比方說,我們可以看看之前希臘可能脫離歐盟的焦慮引發歐債危機對全球帶來的影響,希臘有 1700 萬人口,總人口數排名全球第 83,2015 年國內生產總值是 2816 億美元,全球排名第 56。既然希臘的經濟危機足以影響全球經濟大局,我們就會看到,台灣的人口數和國內生產總值都比希臘更高。台灣在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中,人口數排名第 54,2015 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則是全球第 21 名。

中國的 13 億人口大約是台灣 2300 萬人口的 56 倍,2015 年國內生產總值 19 兆 5100 萬美元,則高出台灣的 1 兆 1140 萬美元 17.5 倍。但這絕不表示台灣的存在相較於中國而言就無關緊要,更不表示台灣在整個亞太地區無足輕重。

中國當然了解這個事實。尤其中國和台灣的經濟又有深厚的聯結,而且是雙向流動,絕非中國想要人們相信的台灣單方面依賴中國。中國侵略台灣很有可能造成台灣和中國雙方的經濟,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經濟陷入危機,在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的情況下,這是中國共產黨目前仍不足以應對的情勢。倘若侵犯台灣引發的經濟危機,使得人民在經濟上對共產黨的不滿遍及全中國,這種情境實際上足以導致共產黨喪失統治中國的政治正當性。

圖片:Scott M. Ash/公眾領域

溫逸德假定除了美國之外,亞太地區不會有其他國家介入協助台灣,只有日本有可能以某種方式牽制中國。儘管這想法本身沒錯,人們不該寄望任何其他國家在中共來犯時出手幫助台灣,但日本、韓國以及其他亞太國家在中國攻打台灣之後也必定會感到不安,深怕他們成為中國的下一個目標,戰爭可能性也會隨之升高。比方說,人們應當記得,沖繩的地理位置其實距離台灣比日本更近,而中國有時表現出對沖繩的野心。日本非政府組織言論 NPO 和《中國日報》最近進行的中日聯合民意調查顯示,53% 的中國人相信中日之間必有一戰,日本受訪者也有 29% 這麼相信。當然,在日本與中國已經為了尖閣(釣魚台)列島的領土主權發生摩擦之際,中國攻打台灣必定會讓雙方開戰的可能性隨之升高;不只因為這些島嶼蘊藏了豐富資源,雙方更以國族主義高昂的姿態,將這些島嶼看作必須誓死捍衛的領土。

因此,中國要是拿下了台灣,它是否也已準備好對付日本,並在不久的將來全面開戰?若非如此,中國還沒將自身在亞太地區的軍力加強到足以不計一切代價擊敗台灣,維持軍事占領,並在不久的將來同時以武力對付日本及其他亞太地區可能的挑戰,而付出更大的傷亡代價這一可能性之前就要進攻台灣,實屬不智之舉。在力量達到這種程度之前,中國進攻台灣也是非理性的。就算中國企圖對台灣發動斬首攻擊,力求自始即癱瘓任何反擊侵略的有組織抵抗,以上所言仍然成立;但溫逸德對這個危險的可能性卻完全隻字未提,而對於中國的任何軍事犯台討論都應當認真考慮這一點的。

確實,正如宋磊在《自由時報》的投書所指出的,評估中國侵略台灣可能性時,必須同時將經濟和政治因素、軍力狀態以及外交關係全部納入考量。因此想要更精確地判斷中國侵略的可能性,必須對中國的各方面都有更廣博的認識。中國侵台這個議題必須時時注意,但行動的呼籲得來自於對中國的詳盡認識所產生的理性評價,而非危言聳聽。

No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