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s:
中文
圖片:公民行動影音
今年6月25日我們糾集60為旅英臺灣人,以倫敦講臺的名義報名參加倫敦同志大遊行。倫敦講臺是2014年臺灣318學運後成立的旅英跨校學人平台,致力於促進與臺灣議題有關的公共討論、深化民主。遊行回來後,我們將遊行片段與兩位異男學生扮裝遊行的訪談,剪輯成一則小影片。
我們遊行的訴求是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扮裝一開始並不是我們特別著重的面向,但最後選擇這個角度剪輯影像,是因為其中一位遊行伙伴的定裝照「彩虹糖姐姐」在臉書上,被自己的朋友指指點點,雖有鼓勵,但也有好一些刻板印象裡理工科男生會開的「玩笑」:「什麼時候帶男朋友回來?」「小孩要收驚」「沒有胸部我不行」、「這個腿我不行」、「這個我從頭到腳都不行」、「我褲子都脫了你給我看這個」等等。另外也有同志表示,這個裝扮讓她不舒服,因為讓平常不想著女裝的男性,刻意打扮成女性,是在消費LGBTQ+族群。
事後,彩虹糖姐姐在臉書上記錄了自己的想法,關乎「消費」的質疑讓他一度猶豫是不是要這樣上街,畢竟他的目的是表達支持,而不是冒犯。最後他決定仍以彩虹糖姐姐的造型上街,他說,他今天所經歷的質疑與負面語言,是許多偏好家庭、職場、社會不能接受的服裝的人們,每天所經歷的一小部分而已,他必須嘗試親身經歷跟理解這些人們的日常,這是參加遊行的意義。
這段心得,進一步引來更多人質疑這個扮裝的意義,包括我們是否在惡搞他,這個造型是否在嘩眾取寵、爭取曝光度、為何要打扮成變性人?這是同志大遊行還是變性人遊行?同志與扮裝皇后本來就已經有污名了為何還要愈加打扮成這種刻板印象去強化污名等等。這些問題顯示儘管同志大遊行是歷時四十餘年、世界性、數百萬人參加的活動,但仍有相當多貌似知情者,完全沒有意識到LGBTQ+裡面的T是跨性別、而跨性別與扮裝皇后不相同、以及扮裝皇后和扮裝國王之於同志大遊行重要的歷史意義:沒有扮裝皇后與國王就沒有同志大遊行,他/她們是永遠的亮點、致敬的對象。
除了彩虹糖姐姐的例子,我們也有同伴僅僅是貼出要去遊行的照片,就會收來不懷好意的探問當作玩笑,例如「你出櫃了喔?」、「你男友在哪?」。這些一再發生的事例,讓我們意識到特別是身處理工背景的異性戀男生,一旦積極挺身支持同志大遊行,會遭遇到什麼樣的社會氛圍,男性中心與異性戀霸權是怎麼樣細緻而不覺察地運作著,其所傳達的意思很明顯:同志大遊行只是同志的事,你靠太近就有嫌疑;而那些不經意地開著的玩笑,所說的不外乎同志總之是一件可以拿來笑的事。
在同婚立法訴求以外,這些對話使遊行滋生出更深一層的含意,因為比起立法的形式,更困難的是性別反省必須能真正發生。然而,人到底怎麼樣才能長出性別意識呢?在這過程裡,我們不預期地目睹了異性戀男生假如想要(暫時地)放棄身為一個異性戀男性的裝束與舒適位置,他會遭遇什麼規訓,而他們的裝扮所邀請來的不友善評論,則是許多女生無時不刻所歷經的社會眼神,我們所有人一夜抽長的性別意識,儘管樸素,卻是始料未及的收穫。
影像拍攝剪輯 / 林新芮
文字 / 楊雅雯
二人皆為倫敦講臺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