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琦欣

Languages:
中文 /// English
圖片:蘋果日報
編輯:胡景祥
翻譯:William Tsai

中國宣布要為臺灣的二二八事件舉行紀念活動,這個出乎意料的消息更加突顯著他們試圖將臺灣歷史納入中國歷史,以此宣示對臺灣的主權,但這也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儘管中國高調紀念二二八這個舉動並不尋常,卻了無新意。比方說,中國早已宣稱臺灣原住民是他們的「少數民族」,他們也曾經讓所謂的臺灣原住民族儀式在中國「少數民族」風俗的表演裡出場。同樣地,按照中國以臺灣為一省的主張,在中國最近似於國家立法機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臺灣依法也享有十三個席次。

紀念二二八屠殺這件事,至今仍是中國國民黨這個中國在臺代理人的瘡疤所在,他們依舊否認過去在二二八屠殺及其後的白色恐怖中犯下的不法行為。既然如此,中國紀念二二八屠殺或許意味著他們要和國民黨劃清界線。由於二二八屠殺的紀念在歷史上一直是由臺灣民主運動中崛起的民主進步黨推動,此舉或許象徵著中國共產黨捨棄了國民黨,轉而試圖和民進黨合作,畢竟國民黨的政治運途近來已深陷泥淖。但這還有待觀察。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圖片:蘋果日報

事實上,雖然在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國民教育課綱在陳水扁總統任內進行了一部份的改正,但許多臺灣年輕人對於二二八屠殺仍然缺乏認知。然而在全島各地由青年自行舉辦的年度紀念活動卻是臺灣認同抬頭的指標。發動太陽花運動的公民社會及青年運動組織當中,也有紀念二二八的團體在內。

由於紀念二二八與臺灣認同之間有高度關聯,臺灣人當然覺得中國紀念二二八是一件荒唐的事。難道,這又是一次中國對臺灣的失敗操作嗎?中國過往嘗試宣示主權的統戰政策成效都不如預期,這次大概又是一樣的結果。或者,這也有可能是中國試圖向國內人民持續宣示對臺主權。畢竟兩岸的密切通商讓許多中國人和臺灣往來,臺灣青年的社運行動也促使來臺求學的中國學生更加寬容地看待臺灣。

我們或許可以將此事看做是中國企圖將臺灣歷史納入中國歷史的手段,這純粹是全世界殖民者通用的老掉牙策略,冀望在象徵層面上的合併能為實質併合鋪路。我們從國民黨來到臺灣後的歷史書寫也看到類似的狀況,它試圖宣稱臺灣從遠古時代就是大中國秋海棠的一部份,好將它做為所謂的正統「中國」流亡政府,對臺灣實施的政治控制正當化。將臺灣歷史納入更廣大中國歷史的企圖,表現在宣揚中日混血的明朝忠臣鄭成功(同時淡化國姓爺的日本血統)之類人物,或者極力將1930年原住民抗日的霧社事件描繪成臺灣原住民受到大漢愛國主義驅使而挺身對抗日本。

2013年「文成公主」實景劇上演。圖片:中央電視台

這同樣是當代中國清楚可見的特點之一。例如,在當代中國總是可以看到中國人從歷史中建立歷史聯繫,以此為基礎建構中國對西藏和新疆的主權宣示。說起西藏自古屬於中國的說法,總要提到被唐太宗嫁給吐蕃王松贊干布的文成公主之類的人物,凸顯西藏君主與中國君主的關係。即使文成公主在歷史上只是松贊干布的其中一個妃子,中國的宣傳仍極力抬高文成公主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做為一種聯繫古代吐蕃歷史與古代中國歷史的手段。將文成公主說成松贊干布統治背後影響力的說法,某種程度上是企圖將西藏歷史論斷為附屬於中國歷史,是中國歷史的一部份。

類似於文成公主的例子,還有乾隆皇帝的維吾爾妃子「香妃」。同樣的,中國當代許多對於成吉思汗的歷史敘述,也都將他看做中國皇帝而非蒙古大汗,這不只是把成吉思汗的名聲吸收進了中國歷史,而且將中國對內蒙古的領土主權正當化。對於中國少數民族的影視呈現也有類似的企圖,中國政府的宣傳部門更計畫在短期內以中國少數民族為主角拍攝五十五部電影,每部電影呈現一個少數民族。

回到臺灣的狀況來說,中國大致上還是用同一套推行統一政策,以其一貫的框架來理解它認定有意圖「鬧分裂」的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因此我們可以發現,雖然中國紀念二二八這個行動看起來很唐突,但是這種將臺灣歷史納入中國歷史的企圖,與中國在宏觀層面上的政策方向是一致的。

No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