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延平

Languages:
中文 /// English

籽是一個藉由凸顯個人努力來發掘與推廣正義事業的攝影專欄。這些人是正義與抗爭的種子, 也是社會運動與社會改變的種子。

二月十三日,維冠大樓災區,我看見大約二十位身穿台灣長老教會背心,在衣服或吊牌上別著日本國旗的志工。物資站裡,日本籍志工人數也比台灣籍的還多。我與其中幾位交流以後發現,他們的共同認為幫助台灣救災是極其重要的事,尤其是日本311地震時,臺灣捐贈的金額是所有捐款國家中最多的。現居於台南的職業撞球選手–北山亞紀子 (Kitayama Akiko) 表示”當人們遭遇困難時,我們就要伸出援手。即使彼此互不相識,你也會幫助。更何況現在是有恩於我們的人們,當然要幫忙。日本與臺灣將會成為永遠的摯友。”

多數的志工們在災後第一時間就想加入救災行列,卻一直沒有機會,直到辻 真樹 (Tsuji Masaki)–一位現居於台南的日本人,在臉書上發佈藉由當地長老教會的管道以進入災區救援的機會,最後募集到了約十五名志工。也有幾位自發性透過長老教會而來的志工,例如八田 美夕(Hatta Mew)–在淡水主修農業相關的學生,日本311地震,她曾透過日本基督教團東北教區受災者支援中心組織,與臺灣長老教會合作。

而也有日本志工表示,無論如何他們都會加入救援行列。例如 山田(Yamada Hiroyuki) ,現居於台南並自營一家日本雜貨小店(山田雜貨),以及於成功大學就讀的赤嶺玲江(Akamine Reiko)。

臺灣媒體不斷的關注日本對於此次地震的同情心與援助。即使部分行動包含政治因素,但實際觀察這些日本志工且與他們交談後,即使最冷酷的觀察者也會任定兩國人民之間的感情真實的。

雖然現在多數人會對這台日關係解讀為友善,但實際上臺灣與日本間的歷史關係比表面上的複雜許多。 目前,日本還未正式承認臺灣的政府。大多數臺灣人在二戰後,歡慶了日本殖民的結束,直到經歷了國民黨在臺的殘酷統治後,對日本態度才軟化,且常對日治時期滿懷感念。

日本身為台灣前殖民者的角色,可以被視為建立今日仍運作中的基礎建設,並為臺灣走入現代化的開端,但亦能解讀成剝削島嶼環境及生態(往往是為了建立上述的基本建設),且對於臺灣居民的征服與某些殘酷殺人案例,建立出日後國民黨政權得以沿用的執政基礎。

然而,在最根本的人與人關係之間,兩國間的文化紐帶已從歷史及政治的矛盾與複雜中脫胎而出,尤其在災難時更顯而易見。毫無疑問的,臺灣人民與日本人民之間已經發展出深度的感激之情。

Japanese Volunteers.1 Japanese Volunteers.2 Japanese Volunteers.3 Japanese Volunteers.4 Japanese Volunteers.5 Japanese Volunteers.6 Japanese Volunteers.7 Japanese Volunteers.8 Japanese Volunteers.9 Japanese Volunteers.10 Japanese Volunteers.11 Japanese Volunteers.12 Japanese Volunteers.13 Japanese Volunteers.14 Japanese Volunteers.15 Japanese Volunteers.16 Japanese Volunteers.17 Japanese Volunteers.18 Japanese Volunteers.19 Japanese Volunteers.20 Japanese Volunteers.21

No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