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琦欣

Languages:
中文 /// English
圖片:류연태/WikiCommons/CC
翻譯:William Tsai

與台灣的對照

韓國最近爆發的社會抗爭在台灣社運人士看來不免似曾相識,大約有六萬到十三萬的韓國人走上街頭抗議朴槿惠政權,這是七年來最大規模的街頭抗爭。警方發射催淚彈和水砲鎮壓,五十多位抗爭者被逮捕。警方同時宣示今後對街頭抗爭絕不寬貸。警方出動警用巴士阻擋抗爭者去路的作為引發爭議,這種限制抗爭者行動自由的戰術在 2011 年已被宣判為違憲。

令人感到似曾相識的,則是促使抗爭者上街示威的議題內容:也就是一個具有威權獨裁經驗的右翼政權,企圖透過新編高中歷史教科書淡化及粉飾罪行,其經濟政策則將導致韓國現有的終身就業保障體系崩壞。據指出,後者將有助於大型企業更輕易解雇員工。

後者在日本也是爭議的焦點,保障會社員工終身就業的「終身雇用」制度崩壞,以及派遣職缺的大量增加,使得初入職場的青年經濟情況更形險惡。另一方面,前者則不免令人想起今年夏天台灣反對高中教科書「微調」的抗爭演變為佔領教育部一星期的行動,或是香港的雨傘運動最初也是發端於反國教課綱的示威。

可是,既然台灣與韓國的歷史是如此近似,包括兩國在戰後亞洲民族國家政治秩序中的作用,以及同樣經歷過威權獨裁統治,或許我們能夠更容易地從台灣與韓國的局勢中找出共通點。香港從來沒經歷過威權統治,但台灣與韓國都經歷過,這段過去在兩國今年爆發的抗爭中恐怕是不容忽視的。

韓國的抗爭者上街示威,是為了抗議由國家編訂並且全國通行,名為「正確歷史教科書」的新編高中歷史教科書。以往,各校是可以自行選用歷史教科書的。儘管新編歷史教科書還在撰寫中,但人們認為這套教科書很有可能會粉飾韓國保守派在威權獨裁時期的作為,淡化 1980 年代民主化運動的意義,同時收斂對美國干預韓國政治以及日本戰爭罪行的批判。當然,身為韓國第一位女性總統的朴槿惠,正是從 1962 年開始統治韓國,直到 1979 年被暗殺為止的軍人獨裁者朴正熙的女兒。

的確,就算今年稍早蔣介石的曾孫蔣萬安參選立法委員一事曾引起一些爭議,但在韓國,前獨裁者的女兒都已經當選總統了。因此可以預見,教科書修改必定要粉飾朴槿惠的父親實施軍人專政的年代。實際上,台灣的教科書微調是由目前在台灣執政的前威權專政勢力國民黨所推動,目的是要粉飾自身歷史,淡化台灣民主運動,並以中國中心的課綱讓台灣和中國更加密不可分。

不論在台灣還是在韓國,這些現象都顯示出威權遺緒陰魂不散,即使國際社會今天多半已經認定台韓兩國屬於民主國家。正如早先的學術研究所呈現,台韓兩國在二次大戰之後有著近似的歷史發展,都是先受到軍人獨裁統治,而後在 1980 年代產生反對軍人專政的人民運動,並且在政治動盪的同時成為「東亞四小龍」的其中兩強,經濟突飛猛進。

再把歷史往前翻,台灣與韓國過去都曾是日本殖民地,而且都在結構上受困於國族分裂問題,這是指南北朝鮮的分裂與台灣、中國的分裂。台韓兩國內部也都有呼籲朝鮮或中國統一的促統力量,理論基礎則各有不同,有些是出於文化相同,有些則是馬克思主義立場。但台韓兩國在統一問題上的差異,則是台灣與中國的統一終究是台灣併入中國,而韓國與朝鮮的統一則可能會是兩個政治實體以更為對等的方式結合,雖然從雙方在國際化市場的實力看來,統一實際上會由韓國一方主導。有些人以冷戰結束後東西兩個德國的局勢類推南北兩韓的現況。

台灣與韓國也同樣是美國的軍事附庸國。台灣需要美國武器及政治支持才能抵抗中國的可能進犯,但美國長期將台灣置於「戰略性模糊」的不確定狀態下,到頭來既不說清楚美國是否會在中國攻打台灣時出手干預,也沒有相關的條約義務約束。但大眾的認知卻往往與此相反:人們多半認為美國其實有保衛台灣的條約義務。

反觀美國對韓國的軍事控制卻是十分直接,不僅在韓國境內設置美軍基地,戰爭期間韓國軍隊的指揮權更是依照條約規定直接移交給美軍,換言之,一旦戰爭爆發,韓國軍隊將由美軍指揮調度。基於同樣的理由,在戰後美國一手建立的亞太地區政治秩序之中,日本也沒有一支正式的「軍隊」,只有「自衛隊」,直到最近才獲得允許出兵介入海外,日本的本土防衛仍須依靠日本境內的美國駐軍。

與日本的對照

事實上,我們也可以在朴槿惠統治的韓國與安倍晉三統治的日本之間找到共通點。說真的,就算日本不曾像韓國和台灣那樣直接經歷過軍人專政,二戰之後的日本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民主國家也應當受到質問,因為自民黨的一黨獨大是確定無疑的事實。許多年來,西方觀察家都推論自民黨的一黨統治是某種日本文化獨特性的表徵,是因為日本選民樂意一再投票給同一個政黨,而不是日本欠缺民主。

自民黨在 2000 年代後期由於民主黨的崛起而受到挑戰,但民主黨在沖繩美軍基地爭議及福島核災後核電存廢等關鍵議題上,立場卻與自民黨並無顯著差異,導致政治在實際上又回歸自民黨一黨獨大。日本選民多半推斷,既然兩黨的政治綱領沒有甚麼兩樣,他們還不如支持歷史悠久、聲譽顯著的那個黨。自民黨的再起也讓安倍晉三的政治生涯得以重振,繼 2006 到 2007 年短暫出任總理大臣之後再度當選總理大臣。.

安倍晉三和朴槿惠一樣出身政治世家,他的祖父是戰後的總理大臣,人稱「昭和怪物」的岸信介。雖說岸信介當然不是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那樣的軍人獨裁者,但他是日本帝國的內閣大臣之一,對於日本在中國的殖民擴張,以及扶植傀儡政權滿洲國的企圖都涉入很深。岸信介的戰犯罪行在戰後多半未受追究,因為當時的美國為了扶持日本成為共產中國的堅強對手,而對日本的戰爭罪行視若無睹。

事實上,要是我們指出美國在二戰結束後亞太地區秩序建立背後所扮演的角色,就會發現戰後的岸信介不但不反對美軍進駐日本,更極力主張維持美國駐軍,成為與美國締結安保條約的發起者之一。朴正熙同樣也不反對美軍駐紮韓國。

所以可想而知,統治韓國的朴正熙或是統治台灣的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等等獨裁者,他們的威權專制正是美國視若無睹、甚至企圖粉飾的。而在今天的安倍政權及朴槿惠政權身上,我們也看到了威權在日本及韓國復辟的隱憂,這兩國近年來以「反制非國家思想」為名義,一再彈壓及限制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韓國的箝制恐怕比日本更為直接,左派政黨會在反共的名目下被強制解散,像是不久前統合進步黨被勒令解散儘管最近我們也看到了日本以保護特定秘密之名限制新聞自由。

但弔詭的是,安倍政權和朴槿惠政權一直試圖將日韓兩國的歷史糾葛減到最低,以聯手對抗中國崛起的威脅;既然安倍晉三拒絕就日本皇軍二戰期間徵用慰安婦問題道歉,朴槿惠政權也盡可能低調回應為慰安婦討回公道的呼聲。安倍和朴槿惠最近又在首爾會面,試著在日韓兩國之間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先不管朴槿惠今年對中國做出的各種安撫姿態,韓國基本上仍然緊跟著美國霸權的軌道,因此日韓兩國的領袖很有可能期望讓雙方關係更緊密,共同對抗中國崛起的威脅。在這一方面,美國也為了讓日韓兩國在美國亞太再平衡過程中扮演盟友的角色,而期望雙方關係緩和。比方說,在朴槿惠與安倍晉三的首腦會議之前,他們兩人都先後訪問美國,會晤歐巴馬總統。就算有誰想要控訴美國帝國主義侵門踏戶,目前看來,美國似乎並不介意過去的威權獨裁政黨重新掌權,只要能夠與中國抗衡,不管韓國是不是朴槿惠、日本是不是安倍晉三掌權都無所謂。

總結

就這點來說,台灣與韓國、日本又不太一樣了,因為過去在台灣長期專政的政黨目前看來即將失去權力,而不是牢牢掌權。儘管正如我們先前所述,韓國爆發了大規模示威抗議,朴槿惠的新世界黨看來倒不至於在短期內喪失權力,朴槿惠的任期到 2017 年屆滿,韓國總統一任是五年。儘管安倍政權改正日本憲法第九條「放棄戰爭權」內容的努力也引發了大規模抗爭,特別是日本年輕人的反對,安倍的任期也還有三年多。

反觀台灣過去長期一黨專政的國民黨,如今似乎將要隨著蔡英文贏得總統大選而喪失權力。這可能只是選舉周期的偶然,台灣剛好要在 2016 年舉行總統大選。但在美國的當務之急逐漸傾向對中國更加強硬,或許讓台灣得以加入美國的亞太再平衡而不再被排除在外的現況下,可想而知,對中國更不妥協的會是蔡英文的民進黨,而非國民黨。

然而,過去這一年來亞洲各國爆發的一連串大規模抗爭,其起因終究都能追溯到中國崛起。我們在台灣的太陽花運動或香港的雨傘運動都直接看出了中國因素,再說一次,後者發端於高中歷史教學企圖對香港年輕人灌輸「愛國教育」及中國認同所引發的憂慮。就算日本的反對憲法改正抗爭並不和中國直接相關,那也還是因為安倍政權面臨中國威脅,企圖擴充自衛隊行動範圍而引起的。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把過去一年來的學生抗爭看作是對中國崛起直接或間接的回應。我們在韓國也可以看到同樣情況,朴槿惠政權的行動多少也是被中國的魅影驅動著。

儘管如此,彼此之間仍然有些差異。但顯而易見的是,工人在韓國最近這場抗爭發揮的作用似乎比在台灣和日本最近抗爭中的作用更強大。有些人提到工人運動在台灣是夭折的,因為工運在威權時代遭到以反共為名目的鎮壓,但韓國的情況也大致如此。不過,工人團體在去年的太陽花運動與今年夏天的占領教育部行動中並未扮演重要角色,這兩場運動大部分是由學生領導的。日本反對憲法改正的抗爭看來多半也是學生領導的。儘管從 1960 年代起斷斷續續地發動示威抗議的工人團體如今應該還健在,但在台灣和日本,成功引起大眾注目並因此得以推動抗爭的仍是學生團體。

不過這一年來的亞洲看來是抗爭年。如今我們也看到韓國發生抗爭了。

No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