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Bloom is the shortform blog of New Bloom, covering breaking news events as they occur in real-time. 

有件事在英語媒體和中文媒體上都沒有太多報導也乏人討論,那就是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公開聲明願意在某些前提下訪問北京,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個表態令她的許多支持者深表震驚。台灣公民社會中支持蔡英文的運動者們對此尤其憤慨。

有趣的是,馬英九現在甚至還不是到北京會見習近平,而是在所謂的中立第三地新加坡見面。習近平顯然也不可能在短期之內造訪台北,這不只是由於台灣和中國雙方的實力不對等,更是因為他的到訪必定引發抗爭。但蔡英文設定了三個造訪北京的前提:「尊嚴對等」、「公開透明」、「不涉及政治」。台灣社會運動者們感覺遭到背叛的,則是蔡英文和習近平見面的意願其實和馬英九沒有兩樣這一認知。

另一個不得不問的問題是,假定蔡英文真能和習近平見面,她實際上有沒有能力堅守任何一項前提;走進和習近平見面的現場,蔡英文很有可能完全無法堅守這些前提。就連出席會面的舉動本身恐怕都已經違背這些前提。那麼,這些看來都只是蔡英文的空話而已。除了至今為止馬政府官員和國民黨政治人物已經開過四次記者會,蔡英文只開過一次之外,民進黨對馬習會議題沉默到這種地步,實在不免令人驚訝。該不會民進黨的沉默是因為他們在不久的將來就要轉向,採取和今天的馬英九一樣的行動?

儘管台灣社運人士在太陽花運動期間對於民進黨勢力喊出的陳水扁時代族群政治口號,乃至被民進黨收編都感到戒慎恐懼,蔡英文陣營從那時起卻可說是延攬了許多公民社會的人物加入,從競選團隊到平面設計師,不一而足。

但首先,蔡英文和習近平到底有沒有見面的可能性?恐怕是沒有,因為馬習會面的重點看來是在於確認國共兩黨的「特殊關係」。儘管馬習會被宣傳成了台灣與中國領導人的會面,但更貼切的說法或許會是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實際領袖的會面。

然而,馬習會本身很有可能僅侷限在合照作秀或影響世界各國對兩岸關係的認知。但是就算最後兩人沒有見面,馬習會引發的強烈爭議對於蔡英文陣營今後的外交政策已經產生了切切實實的論述影響。光是透過這種論述影響,我們就能看到它發揮的作用,因為就算我們一開始並不知道要是蔡英文當選總統會不會想去見習近平,既然馬習會舉行在即,蔡英文現在也必定會做出這樣的宣示。

這就表示我們已經見證了民進黨競選承諾的崩壞嗎?或許我們可以概括地將這種局面定位在以下這個事實上:這個戰術讓我們看到一連串的事態發展,一個政黨採取某個行動只是為了要讓對立政黨倉卒仿效。選戰打到現在為止,民進黨一直占了上風,國民黨則一直試圖模仿民進黨,從朱立倫最近即將仿效蔡英文先前的行程訪問美國,到朱立倫團隊的標誌看來與蔡英文的相似。但現在,我們恐怕看到了相反的情況:民進黨儼然模仿國民黨。

可是姑且不論蔡英文這些話是不是隨口說說而已,一旦她當選總統,決定是否與習近平會面可能也是她的職權之一。要是馬英九身為現任總統可以這麼做,蔡英文顯然也可以決定進行這樣一次由單方決定的會面。因此,蔡英文的聲明引發了對民進黨一黨獨大,以及民進黨上台後的政策恐怕會跟國民黨沒有兩樣的恐懼。

台灣社運人士過去一再對民進黨可能重蹈國民黨覆轍推行不公開透明的「黑箱」政策,或是和國民黨一樣壟斷政治權力表示擔憂。批判這種論調的人則指出民進黨和國民黨之間始終存在的巨大落差,以說明這些憂慮全都毫無根據,畢竟國民黨擁有的資源是民進黨望塵莫及的。只是,當前的局勢看來是印證了以下這些大重點:兩黨都需要監督,政治人物終究是政治人物,政黨基本上還是遵循政治利益而運作。蔡英文和其他人真的不一樣嗎?

不過,在我們對本周末預定發動的抗爭拭目以待之際,蔡英文的聲明,以及她發表聲明的意願,恐怕顯示了政界對於馬習會的反彈並不如預期強烈。倘若這不是因為台灣多數民意支持馬習會,就像行政院最近的民調顯示的那樣,這也許是因為台灣人其實還在努力接受馬習會將是雙方對等會面的錯覺。要是今天去見習近平的是蔡英文,全世界大概都會認定蔡英文以某種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出賣台灣主權,更別提這麼做的人是民進黨的蔡英文,而不是國民黨籍的總統。

當然狀況不會是這樣,因為馬、習兩人在會面之前掌握的權力天差地遠。但我們不得不再次指出,大多數台灣人看來並不支持「獨立」或「統一」本身,而是主張維持事實獨立的現狀。的確,大多數的台灣人想要延續台灣目前的事實獨立狀態,而不去思考在中國勢力範圍之下,這種事實獨立的日子注定不能長久。儘管如此,要是民進黨不可信任,台灣人民不就只能依靠自己了嗎?台灣社運人士要是對這種事態演變感到意外,他們其實不該如此。

事實上,倘若去年公民崛起的力量大半支持蔡英文,是因為相信民進黨當選總統對台灣更好,國民黨當選總統只會帶來更大災難,人們長久以來也同樣預期目前支持蔡英文的這種統一戰線在她就任之後就會裂解。裂解大概會發生在立場更基進的獨派與溫和獨派之間,後者的立場更接近於僅僅維持現狀,而不去試圖實現獨立以改變台灣的國際地位。

然而,公民社會理當從一開始就把蔡英文看作兩害相權較輕的一方,而不是無條件相挺。的確,從某個時間點開始,太陽花運動期間對民進黨的尖銳批判緩和了下來,因為批判道德操守絕非十全十美的民進黨立法委員當然沒問題,但蔡英文本人卻在一定程度上被理想化了。或許這麼做的考量在於,應當先暫緩對蔡英文的批判以盡可能加大她的勝算,更別提選戰打到現在,未必需要大力宣傳蔡英文,國民黨自己就完全可以親手毀滅自己。

那麼,從目前的事態看來,公民社會同時和國民黨與民進黨開戰的時間點,是否會比我們預期得更早?很難說。不過要是不得不戰的話,公民社會也不該害怕與民進黨對決。而在2016年大選過後,公民社會也許就應該做好和民進黨對抗的準備。

.


Author: Brian Hioe
Translator: William Tsai
Photo Credit: 蔡英文 Tsai Ing-wen
Biography: Brian Hioe (丘琦欣) is an M.A. student at Columbia University, a freelance writer on politics and social activism, and an occasional translator. He is a resident of Taipei, Taiwan.

No more articles